什么厦门特产方便带走 厦门最适合带回家的特产

当前位置:51特产网更新时间:2022-04-10 02:49:47

一. 福建省 厦门 翔安区 鳄鱼屿蚝油

鳄鱼屿蚝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。鳄鱼屿(鳄鱼岛),又名白屿,位于厦门翔安湾东咀港东南海域,面积14.95万平方米,形状像条鳄鱼。这里出产闻名世界的文昌鱼。
岛上植被覆盖率较高。岛上有20多间砖石砌成的两层楼房及平房,有两口淡水井,是厦门唯一有淡水井的无居民海岛。岛周围海域密布海水养殖设施。

厦门鳄鱼屿蚝油“洋江”牌、鳄鱼屿蚝汁“洋江”牌产品的原料,来自同安海湾内的16个滩涂及五个海屿。其地理方位位于福建东西沿海。早在100多年前,这里就因盛产珠蚝而闻名遐迩。厦门“洋江”蚝油进出口有限公司生产的蚝油、蚝汁产品,远销日本、韩国、香港等地,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。

正因如此,厦门检验检疫局原产地标记保护小组选取了厦门鳄鱼屿蚝油与蚝汁“洋江”牌这个能体现厦门特色的产品作为第一个原产地标记注册的产品。经过半年来的企业辅导、原产地标准考核,终于顺利通过国家质检总局专家评审小组的现场评审,成为国家质检总局原产地标记注册认证的企业。这是厦门检验检疫局原产地保护小组考核通过的第一家企业。

二. 福建省 厦门 湖里区 彩蝶绕蟠龙

【厦门风味:彩蝶绕蟠龙】

〖烹制过程及原料〗

主料:大明虾12只,海螺肉150克。

辅料:熟火腿丝25克,马蹄葱、番茄片各少许。

调料:湿淀粉、精盐、味精、姜末、上汤各适量,花生油750克。

制法:1、将大虾去壳留尾壳,从虾背片开,去沙线,两侧各剞一刀洗净。海螺肉片成蝴蝶片,每片夹入两条火腿丝制成蝴蝶状。

2、锅置火上烧热,下花生油烧到五成熟时,先将虾肉下锅过油成球,再下海螺蝴蝶过油,迅即捞在漏勺沥去油。

锅留底油烧热,下马列蹄葱、姜末、番茄片、上汤烧沸,用湿淀粉油芡,倒入过油虾球、蝴蝶螺片,迅速颠锅两下起锅,装入用南瓜雕成龙头、尾,中间坚摆黄瓜片的盘中即成。

三. 福建省 厦门 翔安区 厦门芋包

芋包是福建的一道特色小吃,独具特色,名闻遐迩,这同当地土地肥沃、气候温和、水源充足、出产的芋子特别嫩有关。

芋包的做法大致是:将菜芋(不能用芋头,否则不易烂,最好用如鸡蛋大小的芋子,称“芋蛋”)洗净、煮熟、剥皮、用锅铲将芋拍烂至无颗粒,揉入碾碎的木薯粉,揉成软硬适合的皮坯待用。

将发好的笋干、香菇、豆干、虾肉、油渣或油条切碎,仔姜剁碎;瘦肉切丁加酱油、五香粉、味精、红酒拌均备用。

另起炒锅,入葱头炝锅后,加入笋干、香菇、豆干、油渣或油条、虾肉炒熟起锅晾冷备用。

将皮坯切成小剂,以木薯粉搭手,将小剂捏成杯状,舀入馅心,加上1-2粒腌好的瘦肉,包成三角形。

锅加水烧开,入芋包煮熟捞起,加酱油、味精、麻油、猪油、红酒拌均,加葱花即可食用。或捞起盛入加好上述调料的汤碗中,加入少许醋、胡椒粉做汤菜吃亦可。

芋包的主料芋头,《滇南本草》中认为它“治中气不足,久服补肝肾,添精益髓”;现代《食物中药与便方》介绍它“有益脾胃,调中气。”如是,自古至今,芋头是食疗兼优的好食品,芋包是脍炙人口的名小吃。

四. 福建省 厦门 思明区 黄胜记肉干

“黄胜记”系厦门最具知名度之中华老字号,至今已有166年的历史。清道光二十二年(1842年)年方十六的“黄金香”创始人黄知江,从祖籍漳州许县东山出发,提着竹篮,内装自家创制的肉松肉干,乘坐斗篷小船,来到漳州龙海石码镇沿途叫卖,闻说厦门港口繁荣,即转船到厦门进行试探性售卖。当踏入厦门,见到都市繁荣,生意兴隆,即萌生留居厦门之念,决意在厦门开工设店。开始生产肉松肉干,因选料精良,配料独特,加之精工细作,所产肉松色泽金黄,灿若黄金,其味香鲜,无与伦比,甫一上市,即广获好评,销路日广。恰店主姓黄,故取名“黄金香”作为字号,由此“黄金香”品牌日渐发展,声名远播。由于经营得利,“黄金香”老字号生意日渐兴隆,家族成员份份投入该店经营,广开门店,并创立了“黄金香送记”、“黄金香佑记”、“黄金香胜记”等分号。抗战前后,黄金香在台湾、香港、新加坡、马尼拉、槟榔屿等地,名扬闽粤台,声播东南亚。

该店祖上“黄金香胜记”一脉,作为黄金香家族成员,历经动荡的历史社会变革,一直经营家族产业。1903年,“黄金香胜记”创号人黄景,为了发展家族产业,从事“黄金香”产品的销售,由于销售日佳,经营得利,于1915年创“黄金香胜记”分号,在厦门宫仔内(现厦门大同路)购置房产,办成前店后厂的 “厦门黄金香胜记肉松店”。1903至1938年期间,“黄金香胜记”肉松除了厦门销售外,还通过华侨客商大量销往东南亚。上世纪40年代,厦门沦陷,迫于抗战形势“黄金香胜记”于1938年搬迁至鼓浪屿龙头路继续制作和经营肉松产品。解放后,1956年国家对私改造,进行公私合营,“黄金香胜记”并入厦门市食品公司(现厦门黄金香食品有限公司)延续经营。1978年,随着文革的结束,改革开放发展。为了扩大生产,发展家族事业,黄景的孙子黄满鸿(现黄胜记法人)在鼓浪屿注册黄金香黄胜记肉松店(鼓浪屿龙头路95号)。1978年至今,黄金香胜记肉松店发展日趋成熟,产品工艺精湛、配料考究,质量上乘、风味独特,产品销量稳步上升,百年老店回复当年风光,一展辉煌形势,已成为人尽皆知的百年老字号,成为厦门的特色旅游产品,是居家必备访亲送友的优质礼品。

五. 江西省 吉安 峡江县 方便米粉

1984年县方便食品厂生产的方便米粉试制成功。先后获江西省优秀新产品奖,轻工业部优秀新产品、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银质奖,北京“三山”(太行山、沂蒙山、井冈山)展销会银杯奖,中国轻工业食品博览会银奖及受欢迎销售产品奖。销往北京、上海、河南、湖南、广东等20多个省(市),并远销日本、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。



方便米粉以当地优质晚米为原料,吸收传统米粉制作工艺,经浸泡洗米、粉碎过筛、搅拌初蒸、粗榨成丝、切粉成叠、复蒸烘干等工序精制而成。包装精美,方便卫生。食用快速,用滚烫开水加盖浸泡4~5分钟再佐以配料即可。既是旅游、馈赠亲朋佳品,也可作居家或野外作业食用。

六. 福建省 厦门 海沧区 油葱果

吴再添的比较不错。中秋节俗称”七月半”;有以咸仔果祭祖的旧民俗。其做法是:将肉丝、荸荠丁、炸过碾碎的扁鱼或虾皮、米酱、白糖、地瓜粉、葱白、五香粉、食盐制成团状,放进碗里的米浆蒸煮而成。吃时要切开,放些沙茶酱、桔汁、蒜泥、萝卜酸、芫荽,吃起来柔韧芳香,美味可口。

七. 福建省 厦门 思明区 叶氏麻糍

鼓浪屿名小吃。 鼓浪屿龙头路的三岔口有一种不可错过的小吃“叶氏麻糍”,至今已有百年历史。在大多数人看来,百年的发展仍停留在一个小摊车似乎不可思议,但小本生意就一直这么经营了下来。摊主拉出摊车下面的抽屉,取出糯米糍粑,裹入花生碎、黑白芝麻碎和糖粉混合成的馅料再揉成团,滚上一层黑芝麻粉,一份“麻糍”就做好了。味道甜而不腻,糯而不粘,好吃得很。一元钱,就让海岛上往来的游客有了一个香甜的回忆。 “鼓浪屿的一道风景线”,据说是“岛上唯一可以占道经营的小摊”。麻糍全是老板“手工制作”的——只见他先“用金属小刀把糯米团撑开成口袋状”,然后再塞进“好多砂糖和花生碎”,“随手捏成丸”,最后“在芝麻里滚一下”——“熟练”的技术看得人“眼花缭乱”。再一尝,味道果然“名不虚传”,那个“香”,那个“糯”,“赞”!

八. 福建省 厦门 思明区 炸五香

炸五香既是小酌佳点,亦是佐餐食品下酒好菜。其味香酥可口,制作较为简便,不少家庭逢年过节都有自行制作炸五香的习惯,在各大餐厅、酒楼或街头小摊也随处可见。制作炸五香,首先要将猪肉切成条状或块状,青葱白切片,荸荠或荠薯等剁成米粒丁,鸭蛋搅成蛋液,同适量的五香粉、白糖、味精、食盐等混合拌匀,再加上地瓜粉做成内料,然后用豆皮包裹成条状,在接口处抹点面粉粘住,然后下次油锅炸至呈赤黄色即成

( 厦门)

炸五香也是厦门大众化传统名点,具有香嫩酥脆,馅料精细,甜美爽口,饶有回味而闻名,既是小酌佳点,亦是佐餐食品。

早在六十多年前,厦门的炸五香就崭露头脚,显出它独特的风味,为佐酒佳品,深受广大食客欢迎。当时,在厦门的“四孔井”和“二舍庙”等就有摆设卤味摊,其中有受欢迎的炸五香。

怎样将五香烹制得芳香酥脆呢?

材料:猪赤肉、扁鱼、青葱白、荸荠或葛薯、北葱、鸭蛋、五香粉、白糖、味精、食盐、地瓜粉、沙茶辣、芥辣、辣椒酱、萝卜酸、芫荽。

做法:

1、首先要选配和加工好食品原料,将猪赤肉切成小片,扁鱼油炸研碎,青葱白切片、荸荠或葛薯、北葱剁成粒丁,鸭蛋搅成蛋液,同适量的五香粉、白糖、味精、食盐等混合搅拌均匀后,再加上适量的地瓜粉,并拌匀即成为五香的内料,用豆皮包成一条条的五香,接口处抹点面粉粘住。

2、下锅前,先将花生油倒入锅里烧六到七分热,把五香逐条轻手放入锅内,保持中火,炸至呈赤黄色即可捞上,趁热吃又香又脆,吃时切成小块,蘸上沙茶辣、芥辣、辣椒酱、萝卜酸、芫荽,味道更好。

九. 福建省 厦门 翔安区 沙茶面

沙茶面在厦门的街头巷尾,到处可以看到沙茶面的招牌。这沙茶面可算是个怪东西。其怪之一,同属闽南的漳、泉等地都没有这玩意儿,甚至一桥之隔同属厦门的集美区都少看到。其怪之二,遍寻词典,找不到这个“沙茶”词,这“沙茶”又作何解呢?什么是“沙茶呢?沙茶又称为“沙茶酱”,其色作金黄,味道微辣而香,乃以多种配料精制而成,如花生、黄姜、椰仁香草、辣椒、丁香、陈皮、胡椒等等,据说共有三十余种,恨不能将天下的香酥之物尽收其间,将这三十余种原料细细研磨,再加油、盐熬煮,得到沙茶酱,其质鲜而稠,味香辣而浓郁。古早以前,“沙茶”原为“沙嗲”,因为“嗲”与“爹”谐音,故而用“茶”字代替。

追根溯源,“沙茶”和南洋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。闽南多华侨,闽南先民们漂洋过海,定居南洋,但始终保持着与故土的血脉联系,海外交通,舟车往来,未曾断绝。许多海外饮食都辗转流传于闽南,沙茶便是由马来华侨(一说印尼)传入厦门的。南洋有“沙茶糕“,”沙茶虾“等等美味。这“沙茶”传到厦门,却一头跳入汤锅,做成了滋味浓厚的面汤 ――沙茶面,其味道鲜美醇厚,甜辣可口,尝过的人就大多会为这色泽红黄、鲜香微辣的美味所倾倒。

要说做法,沙茶面可说是十分简单:先把沙茶酱放入大骨汤中搅匀,置旺火上烧沸后,改用中火保持小沸,加入精盐、味精 而成沙茶汤。面则是选用闽南的油面,色泽金黄,油光滑亮,将油面和青菜在开水里烫熟捞出入碗;趁热浇入浓稠的沙茶汤,一碗滋味浓郁的“沙茶面”就基本大功告成。这浓稠的面汤可不是面条余粉的稀释,而是浓郁的沙茶在释放扑鼻的香气!

然而如果仅仅如此,那还不足于体现沙茶面的魅力,最后一道叫“加料”的程序可谓画龙点睛。随客喜好,加什么料,全由自选,有炸豆腐、米血、大肠、腰花、鸭肠,不一而足。我最喜欢油炸豆腐,外焦里嫩,就着劲道的面条,还有脆爽可口的鸭腱,再浇上一小勺辣油,便可在大快朵颐中一享痛快淋漓的饕餮。

十.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碗仔果

碗仔果

厦门同安传统小吃。

作法:主要原料是硬米,把经水泡过的大米放在石磨磨成浆,配上肉泥、油葱等佐料,经过蒸炊便可。

厦门特产值得带回去厦门特产有哪些可以带回去

相关特产

推荐特产

Copyright©2012-2022版权所有:www.51chatu.co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