东北长春十大特产 长春能带走的十大特产

当前位置:51特产网更新时间:2022-04-02 12:40:34

一. 吉林省 长春 朝阳区 渍菜白肉火锅

火锅古时叫“暖锅”,是一种烹调用具,引申为菜名,是我国比较古老的一种传统风味名菜,也是清朝宫庭中冬季常用佳肴之一。火锅由于用料多,调料全,味道鲜,容器形状别致,盘碗摆列美观,吃时席间独具一种热烈融洽的气氛,因而深受欢迎。

渍菜白肉火锅在长春为知名小吃,原料一是极薄的猪肉片,二是牛肉、羊肉、海鲜等,三是蔬菜、粉丝、冻豆腐等,四是芝麻酱、韭菜花、葱蒜姜末、腐乳、芥末、食盐、味精等佐料,吃时由个人任选自配。

二. 吉林省 长春 绿园区 烧鹿尾

在中国古代,对鹿尾的烹制十分讲究,“韭花酷辣同葱薤,芥屑差辛类桂姜”,这是古书记载的吃鹿尾的佐料。很长时间以来,鹿尾都是稀而贵的烹调原料,也是高级宴席上的名贵佳肴。烧鹿尾这道菜皮烂肉香,汁红色亮,味道醇厚,被赞为“味中奇”。( 长春)

三. 吉林省 长春 绿园区 土豆茄子泥

土豆茄子泥是长春的特色菜。土豆去皮切成条,上屉蒸烂;茄子去皮切成条,过油炸至软烂;青椒切成末;把猪精肉切成末。勺内加底油烧热,放入土豆、茄子条炒制成泥状,盛如盘中。勺内加底油烧热,用葱、姜末炸锅,加猪精肉末,翻炒断生,加入农家酱、高汤炖片刻,用精盐、味精调好口味,湿淀粉勾芡制成肉末酱,覆盖在土豆茄子泥上,再撒上青椒末即成。

四. 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 松岭区 东北粘豆包

东北粘豆包

现在到黑龙江很少能吃到正宗的豆包了,现在都用粘大米包豆包,已经味道不如从前了。其实豆包就是用黄米磨成粉末做皮,里面包上豆类的馅用大锅蒸熟而成的冬令食品。

黄米分两种:大黄米和小黄米。大黄米的颗粒稍稍大一些,颜色更黄一些。小黄米的颗粒象小米大小,颜色稍稍淡一些。其实味道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。豆包的馅分大豆馅和小豆馅两种,大豆馅里面不是大豆,而是大芸豆,红红的,上面有白色的条纹。小豆就是个头比较小,全身发红的一种豆类。

每年进入腊月,就是农民们忙碌着淘米的时候。淘米在这里有特殊含义,先用热水把黄米浸泡,然后用爬犁拉到生产队的磨米房粉碎为粉末。由于是集中行动,这就要求各户行动严格按规定的时间走,所以显得紧张和有序。磨成粉之后马上用很大的两个陶盆和面,放在炕头最热的地方等着面的发酵。现在饭店里的豆包面没有经过发酵,味道大打折扣。

等到豆类都用大锅煮熟后,就用手攥成球形的疙瘩,放到室外零下三十几度的温度下冻结实。这些工作都是母亲一个人整天忙碌,父亲从不伸手帮一点忙。如果急着包豆包下锅,就要我们几个孩子“帮助”干活,当然边干活边听父亲讲各种鬼怪的故事。如果那时有电视或宽带,恐怕谁也不会再为了听故事包豆包了。

豆包要集中不停的蒸上几天,蒸好的在笼屉上由母亲用木头板分开放到盖帘上,再拿到储藏室冻硬后装入大缸里。每次母亲分热烫的豆包时,大黄狗会蹲在下面流着口水的望着香喷喷的食品。在老家所养的各种动物中,地位最高的是猫,其次是猪,家禽,最后才轮到狗。狗几乎是吃猪的剩下的一点槽子边上的米糠。但这次,母亲的六个豆包没有拿住,落在空中就被黄狗接住吞下去了,唉!太热了,黄狗烫得大叫,最后悲惨的死于一辈子没有吃过的豆包手里。冬天饿的时候,就啃冻得硬硬的豆包,这大概南方人没有这个体会。

五. 吉林省 长春 九台区 吉菜

吉菜,是指利用吉林或主产原料,运用吉林特有的烹饪工艺,在中华名菜系基础上,综合吉林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和农家特色,经过开发创新而形成的一个新的精品菜系。吉菜选用在吉林省优良的生态环境下生长的与主产原料,在综取其他菜系风味的基础上,吉菜运用特有烹饪工艺创新而成。吉菜讲究浓重味厚,偏重鲜、咸、辣、酸,取料鲜活,崇尚滋补,形成了天然、绿色、营养、健康的科学饮食概念和独具关东特色的菜系。

在吉林省优良的自然生态环境中,盛产松茸蘑、猴头蘑等名贵食用菌和山野菜以及人参、鹿茸、田鸡油、灵芝、不老草等珍贵药膳原料和调味品。在享有“天然牧场”之誉的长白山区,人工饲(驯)养繁殖着梅花鹿、飞龙、山鸡、哈士蟆等山珍野味。沃野千里的松辽平原,盛产五谷杂粮和高品质的鲜果佳蔬。慈禧太后的故乡──梨树县叶赫镇出产的白蘑更是稀世珍品。西部辽阔无垠的大草原六畜兴旺,延边红牛、草原黄牛更是驰名中外。省内淡水鱼类品种繁多,尤以松花湖所产的“三花一岛”(鳌花、扁花、吉花、白鱼),和图们江出产大马哈鱼最为著名。全省可用于烹饪的常用原料,经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定的绿色食品就有百余种。

吉林省自古就有汉、朝、蒙、满等民族在这里繁衍生息。特有的民族食俗,客观上形成了独特的多元化的吉菜饮食文化。20世纪30年代,长春成为伪满州国统治中心。溥仪的宫中膳房除北京清宫的御厨外,山东名厨纷至沓来,鲁菜、宫廷菜与吉林民间菜相互交融,形成了吉菜的基本雏形。经过近年来的大规模挖掘、创新、推广,吉菜逐渐地以其独有的特色展现于世人面前。

吉菜汲取鲁、川、粤菜之精华,融合了满、朝、蒙等民族菜点、宫廷菜点的传统技艺,形成了以名菜、名点、名小吃和名宴为主体的基本框架。其显著特点为:注重利用吉林原料和绿色食品原料,讲究火候,擅长勺工,烹调技法以溜、爆、烧、扒、烤、酱、炖、拔丝见长。烹调嫩而不生,透而不老,烂而不化,外脆内嫩、外酥内烂,火候运用达到了炉火纯青的程度。口味醇厚香浓,菜肴丰满实惠。许多吉菜名菜在全国烹饪大赛上荣获金牌菜点。吉菜不仅是吉林人民的口福,也受到国内外宾客的垂青。如今吉菜已香飘四海,名扬八方,以它独特的魅力,诱人的馨香,盛开在中国烹饪的百花园中。

吉菜主要有民族菜、民俗菜、宫廷菜、山珍菜四大系列,具有“天然、绿色、营养、健康”的特点,同时又包含吉祥、吉庆、吉利等喜庆之意。1999年吉林省省长洪虎提出并命名吉菜以来,吉菜已经形成了吉菜

一批名宴、名菜、名点、名小吃和名厨、名店。如今吉菜已经香飘四海,名扬八方。在2001年第二届中国美食节上,吉菜以其鲜明的特色,被确定为中国“新八大菜系”之一。

六. 黑龙江省 哈尔滨 方正 东北林蛙

东北原生态中国林蛙三年以上成年蛙肉白、鲜、香、嫩,味道鲜美,营养丰富,是高蛋白、低胆固醇的食品,在东北已成为最受人们青睐的高级佳肴,适合于各类人群。林蛙最佳食用期是每年的10月份至下年的4月份,这时期林蛙体内含有大量的蛙油及蛙籽。

七. 黑龙江省 大庆 红岗区 东北大豆

大豆(学名:Glycine max),中国古称菽,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豆科植物。大豆呈椭圆形、球形,颜色有黄色、淡绿色、黑色等,故又有黄豆、青豆、黑豆之称。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、压豆油、炼酱油和提炼蛋白质。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饲料。在中国,日本和朝鲜,不同软硬的豆腐已经吃了几千年了。大豆加工之后,也可以成为酱油或腐乳。欧美现代也开始吃豆腐,但是一般用来代替奶制品。

大豆为豆科大豆属一年生草本植物,原产我国。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豆科植物,是有豆荚类谷物的总称;中国古称菽,而篆文中的豆,就像种子在豆荚中的样子。豆的角叫豆荚,豆的叶叫豆藿,豆的茎叫豆萁。
说到大豆,一般都指其种子而言。根据大豆的种皮颜色和粒形分为五类:黄大豆、青大豆、黑大豆、其他大豆(种皮为褐色、棕色、赤色等单一颜色的大豆)、饲料豆(一般籽粒较小,呈扁长椭圆形,两片子叶上有凹陷圆点,种皮略有光泽或无光泽)。黑色的叫做乌豆,可以入药,也可以充饥,还可以做成豆豉;黄色的可以做成豆腐,也可以榨油或做成豆瓣酱;其他颜色的都可以炒熟食用。
我国自古栽培,至今已有5000年的种植史。现在全国普遍种植,在东北、华北、陕、川及长江下游地区均有出产,以长江流域及西南栽培较多,以东北大豆质量最优。世界各国栽培的大豆都是直接或间接由我国传播出去的。由于它的营养价值很高,被称为“豆中之王”、“田中之肉”、“绿色的牛乳”等,是数百种天然食物中最受营养学家推崇的食用。
各种大豆都是在夏至前后播种的,长成后苗高3-4尺;叶子呈桃形;秋天时开白色的花;长成的豆荚大概有一寸左右。所有的大豆都不禁霜,一场秋霜过后慢慢就干枯了。种植大豆如果像要有个好收成,通常会采用这样的办法:用几个口袋装些等重的大豆,在冬至那天埋在阴暗潮湿的地方,十五天后取出来,每个口袋都要称重,选取较重的口袋中的豆子做种子。
大豆的保存时间较长,可存放一年之久,故可储备,以应不时之需。
大豆发酵制品,包括豆豉、豆汁、黄酱及各种腐乳等,都是用大豆或大豆制品接种霉菌发酵后制成的。大豆及其制品经微生物作用后,消除了抑制营养的因子,产生多种具有香味的物质,因而更易被人体消化吸收,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维生素B12的含量。

八. 吉林省 长春 朝阳区 雪衣豆沙

雪衣豆沙—已有百年历史,颇受游客欢迎。主要原料是红豆、鸡蛋、白糖等。形状园团,色泽洁白、吃前撒上白糖,古的此称。次菜香甜可口、独具风味。

雪衣豆沙是吉菜传统风味菜肴之一。此菜主料选用豆沙, 辅以蛋泡糊 , 采用松炸的烹调方法制成。成品喧软涨满,形圆色白似朵朵棉桃。 在炸制中因其底部受热膨胀 , 雪白的豆沙球在油中自动翻转不停,极富情趣。

九. 黑龙江省 鹤岗 萝北 东北香菇精品压缩块

东北香菇营养丰富,其中的维生素D含量比大豆高20多倍,而脂肪的含量却很低。可预防和治疗软骨病、感冒、高血压、肝炎、肝硬化,纠正人体酶缺乏症。香菇多糖,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,对胃癌,食道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。本品将香菇经过高科技技术压缩成型,可提高香菇原有营养价值的数倍。具有体积小,携带方便、保质期长、泡松复原快,使用方便等特点。( 萝北县)

十. 吉林省 长春 九台区 九台饮马河大米

九台饮马河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。由于饮马河水清净无污染,水质独特优异,加之土壤种类优良,故所产的大米品质优良,多年前便已成为享誉国内的米中佳品。

长春最正宗的特产长春特产推荐排行榜最新

相关特产

推荐特产

Copyright©2012-2022版权所有:www.51chatu.com